“海市蜃楼皆幻境,身到蓬莱即是仙” 快消息

发布于 2023-06-30 10:22:39 来源 : 个人图书馆-雨萌小站

Jun.

30.2023


(资料图片)

一篇故事的开头也许带着唐突的闯入,然而高潮时入境,反倒是越到结尾越深情投入。读书是这样,旅行也是。当我们走向行程单上的最后一站时,闷热的天气稍稍缓和,海风湿润,与檐顶的烈日刚柔并济地拥抱蓝天。我们带着沿途渐入佳境的松弛感,感觉刚刚走进故事的情节,惬意从四面八方徐徐涌来。

眼下的海畔还伴着清晨的薄雾,使蓬莱此地更有了仙境的氛围。我们坐上缆车,脚下的海水澎湃地扫过礁石,岸边山崖陡峭,植被肆意,远处的风景云山雾罩,犹如海市蜃楼般隐隐绰绰。临风而行,远处的行船在海面上画出浅色的航线,水光粼粼与岸边的亭台楼阁相得益彰。

常在海边的人自有不悲不怨的心境,我也因此视野接受了无尽的模式,心中总荡漾着世间的开阔。记忆里的海面都是与天空接近的颜色,尽头或海天一线,或长桥远延,很少有此刻从空中俯瞰海面的机会。本以为纯粹的海水,眼下却蓝绿交织,孔雀开屏般耀眼。辽阔的海面上不时出现短促的白浪,像鱼尾般扫过宁静一般,惊起礁石的翘首相望。越接近岸边,水面的颜色越五花八门,其中几块黛色让人不禁浮想联翩。我畏惧黑色的大海,因为阴影的出现让人想到未知的鱼群。我揣测着那片黑色的来源,思绪从遥远的鲨鱼和沉船渐渐回归到现实的藻类或暗礁。

成长到此刻的我,不再否定任何现实的可能,也不再拒绝乏味枯燥的真相。从对海洋的一无所知,到现在仍保持神秘的距离,我想我收获了一种愿闻其详的包容。尤其是见过了云雾里的海,世界边缘的虚化与模糊皆在一汪澈水中奔腾汹涌。我想我们这些埋头于城市深处的人们,即便内心对遥远再有憧憬,也不至于体会到太虚幻境的空洞。

不过,蓬莱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空洞,是海面上没有桥梁,浓雾弥漫分不清现实还是幻境。

海岸边的悬崖峭壁上,蓬莱阁带着古时人们对仙境的向往应运而生。这座与我们隔着千百年光阴的阁楼,因为时代的思维变迁而产生了空间裂痕的美。

道教兴盛,求丹问药的愿望伴随着八仙过海的传说,使此处的青砖黛瓦都被仙雾稀释。行走其中,一阶一台都充盈着无法抵达的厚重。我们与万千游人一道同行,时而在拐角处分道扬镳,时而又在下一座庙宇前相逢。广袤的大地上此刻没有我们的踪影,而此地带着历史沧桑的秘境却收留我们缘灭缘兴。

断崖之下海波浩渺,飓风澎湃,巨礁之上一座避风亭四面青砖,一面临城,将遥远的波涛拒之门外,走进去顿觉风平浪静。亭中石刻琳琅满目,其中一幅是吕洞宾与书童并立。长者衣衫缥缈,长发随风,而书童手中香火却垂直上升,正如避风亭一墙之隔,相近的境地,修为却截然不同。

想来这群求仙之辈千百年来步履不停地追逐,登上此阁,临海观天,是否真的羽化而登仙,消失在茫茫尘世中了?还是沦为一砖一瓦,长久地停留在索取的途中,与山川同色,与草木同根了。三仙山畔静有湖水,两步之遥便是磅礴的大海,鸥鸟与游人为伴翱翔在湖海之间。殊不知羽翼摇曳下哪片水域荡漾着仙人之姿。古老的楼檐镶嵌着砖石六兽,它们仰天遥望潮水的尽头,似乎仍带着古人的道骨仙风,对永恒的存在有所眷恋。

“海市蜃楼皆幻境,身到蓬莱即是仙”。也许亘古的追求不过是在历史变迁中遗失了对“仙”的理解。凡能在俗世社会的摧毁下重新建造自己的花园,本就是超脱了红尘的境界,又何须不老,何畏病死,何必求仙呢?

关键词: